宫颈粘连首次于1948年报道,是由于刮宫时损伤宫颈管粘膜或子宫内膜基底层、肌层,局部创面形成而导致粘连。随着频繁的宫腔操作及宫腔镜内手术的普及,宫腔粘连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攀升,成为了女性继发性不孕的第二大病因。由于宫腔粘连影响胚胎的着床及生长,即便是轻度的宫腔粘连也可引发原发或继发
不孕不育。严重的子宫内膜损伤导致重度子宫腔粘连,也曾被认为是导致不孕的“绝症”。临床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宫腔正常形态,预防粘连复发,修复损伤的内膜,恢复正常的生育功能。目前,宫腔粘连传统的治疗策略包括宫腔粘连分离、预防再粘连、修复子宫内膜以及术后评估。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宫腔镜手术、宫内节育器、子宫球囊支架、生物胶类、雌激素等均存在临床局限性。尤其是对于重度或者广泛内膜损伤的患者,子宫内膜再生和功能恢复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的棘手问题。
子宫内膜是人体内再生能力最强的组织之一,对生育能力至关重要,易发病。
骨髓干细胞已被广泛报道转分化为子宫内膜细胞。2011年,发表在《JHumReprodSci》杂志上的一则案例利用自体
骨髓干细胞来实现子宫内膜再生的目的,宫腔粘连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后成功受孕。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多种造血和免疫细胞类型。已经报道造血干细胞或其子代跨越谱系障碍并转分化为包括肺、肝、肾、心脏、脑、肌肉和子宫内膜的几种器官的组织特异性细胞类型。但是造血干细胞转分化的概念是有争议的,来自世界领先水平的干细胞实验室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报道。由此可以鉴定造血干细胞转分化产物的技术难度,其中一个最难且容易发生争论的点就是大多数器官含有大量骨髓来源的浸润免疫细胞。通过研究没有发现骨髓干细胞转分化为子宫内膜特异性细胞类型的证据。他们认为:骨髓干细胞不可能转分化为子宫内膜细胞,以前有关这种发生的报道涉及免疫细胞的错误鉴定。在子宫内膜再生中,干/祖细胞可以从子宫内膜活检或经血中分离出来,并且可以在宫颈粘连中自体地用于再生子宫内膜。
显然,目前对于骨髓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这种说法存在争议,需要后续更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验证。但是干细胞作为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是业界普遍认同的,也是有广泛基础及临床案例支持的。对于轻度的宫腔粘连,子宫内膜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活检或从经血中提取,对于无法自身获取子宫内膜干细胞的重度粘连,利用骨髓干细胞或其他干细胞进行治疗将是一个继续深人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