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网膜干细胞胚胎起源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细胞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视网膜成体干细胞胚胎起源双潜能细胞》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基于彩虹鱼克隆分析,在单细胞水平上揭示了视网膜干细胞在视网膜睫状边缘的准确定位;同时在边缘区发现一类目前尚未报道的静息态细胞。此外,此研究采用原位细胞谱系追踪,阐述了视网膜干细胞胚胎发育的精确细胞谱系,从而揭示视网膜干细胞起源于视泡中间层上皮细胞中的一群双潜能细胞。此项研究发现了视网膜干细胞发育的细胞谱系基础,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干细胞发育的分子机制,最终实现视网膜干细胞微环境的体外重建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2、胚胎干细胞培养的感光细胞可融入视网膜
《自然-生物技术》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皮氏培养皿中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所产生的感光细胞能与患有视网膜疾病的成年小鼠的视网膜相融合。这意味着,通过细胞疗法来矫正因视网膜疾病或损伤造成失明的研究又迈进了一步。在与年龄相关的黄斑退化和各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中,视网膜的功能会因为一种被称为“感光体”的感光细胞受损而丧失。利用3D方法制得的未成熟感光体能够与患有多种视网膜疾病的接受移植的小鼠视网膜相融合,且在成活小鼠体内,植入的细胞会发育成熟,其功能与发育完全的视杆细胞相似。
3、美科学家用胚胎干细胞培育成功视网膜细胞
美国有研究人员近期宣布,他们首次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肓出了视网膜细胞,该技术有望用于治疗视网膜退化造成的失明。研究人员指出,在实验室培育过程中,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一团团细胞,在这些细胞中可清晰辨别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这是视网膜中一种对眼睛的光感受器非常重要的细胞,其损坏会导致视力下降乃至失明。这也是首次不借助动物组织或因子进行组织培养。虽然胚胎干细胞具有再分化形成其他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潜力,但其来源涉及一些伦理问题,有关研究尚面临阻碍。
4、利用多能性干细胞制造三维微型视网膜
近期,干细胞科学家们给公众分享了制造人视网膜的配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科学家们发现了另一种利用小鼠或人干细胞高效地制造三维视网膜类器官的方法,并比较了源自小鼠多能性干细胞的视网膜类器官、源自人多能性干细胞的视网膜类器官和小鼠视网膜,证实了这种新的视网膜类器官制造方法的可靠性。“微型视网膜”为研究视网膜生长、损伤和修复提供新的视角。
5、新技术将干细胞变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近期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其可以将人类干细胞有效转化成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这种干细胞位于视网膜中,其可以将眼中的视觉信号传送至大脑,而这类干细胞的死亡或异常会引发某些疾病患者的视觉丧失,如青光眼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新型技术可以促进基于细胞的人类模型被用来寻找阻断或治疗致盲状况的药物,有助于恢复青光眼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视力。
6、干细胞:从人类干细胞到感光视网膜
有研究报道,有感光能力的视网膜组织已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被生成,为研究人视网膜发育和造成失明的疾病提供了依据。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对这些疾病进行模拟方面或在作为潜在治疗药物方面都有很大潜力。有学者发现,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能产生与发育中的人眼解剖结构相似的视网膜组织,并且含有能以与活生物中的感光器细胞相似的方式对光做出反应的感光器细胞。
7、脑神经干细胞可治疗视网膜受损
俄罗斯《科学信息》杂志报道,俄专家在最近进行的研究中证明,向眼睛内部移植的脑神经干细胞可以使受损的视网膜再生。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利用脑神经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受损时,最好将脑神经千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以下的部位,以提高神经干细胞促进受损视网膜再生的效果。一方面,这样会使神经干细胞可以自由地向视网膜的损伤部位移动;另一方面,不会对接受移植的眼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