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利用脂肪抽吸术,将得到的脂肪组织,用D-Hank′s液反复冲洗,剪碎。用预温的0.1%I型胶原酶37℃,消化1h。100目筛网过滤除去未消化的组织。将滤出液置入离心管中,1000r/min,室温离心10min,弃上清。用D-Hank′s液重悬洗涤,反复2-3次,以除去I型胶原酶,离心,弃去上清,并用移液管反复吹打,使之成为单细胞悬液,计数,以1~2×106/ml的接种密度接种于DMEM_LG+10%FBS培养液中,置37℃,5%CO2的饱和湿热培养箱培养。接下来2天,每天换液一次,并用PBS轻轻洗涤,弃去组织块和未贴壁的细胞,以后每3天换液一次。当细胞达80%-90%融合时,0.25%胰酶(含0.02%的EDTA)常规消化,进行传代。
1g脂肪组织约可分离得到5000个CFU-F,利用脂肪抽吸术,每200ml脂肪组织可得到1×106个脂肪干细胞。它们对培养基中胎牛血清的来源和质量没有严格要求,并且直至培养13-15代仍可保持稳定的倍增率,其中衰老和死亡细胞所占的比例也很少。
脂肪干细胞在脂肪组织的血管周围比较集中,同时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保持了其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稳定。利用组织块消化及贴壁法从脂肪抽吸物中分离得到的脂肪干细胞,同时也混杂有其他的细胞,如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成纤维细胞等,然而经过分离培养后,贴附在培养皿底部、形似成纤维细胞且经多代培养不易衰老的细胞,即脂肪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的获取量和分化能力不仅受供者年龄的影响,而且取材部位与手术方式的不同也有所区别。供体者的年龄是影响脂肪干细胞增生能力的一大因素,供者的年龄越小,细胞的增生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差;来源于不同部位的脂肪干细胞凋亡倾向也不同,如腹部的脂肪干细胞不容易凋亡;利用脂肪抽吸术得到的脂肪干细胞不会影响其活性,只是吸管的粗细会影响脂肪颗粒的大小,进而影响分离的难易程度,但有超声辅助的抽脂术获取的脂肪干细胞增殖能力会有所降低。
脂肪组织在人体中大量存在,容易获取,失去后对被采集者的影响较小,并且真空负压抽脂术是目前整形外科一项成熟的技术,因此相对于其他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的获取相对较易,从而也大大提升了其应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