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

2018-09-21 17:21

新生儿出生后因各项生理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尽早诊断与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损伤情况,然而新生儿脑损伤无典型表现,或其表现被归于发育不成熟,故而误诊、漏诊情况较多,特别是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体征及症状轻微,行为障碍、脑瘫及缺失学习能力等可能至儿童期才被诊断出来,因此临床当前十分关注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

新生儿脑损伤为新生儿科常见疾病,多因产前或产时新生儿窒息或围产期脑损伤导致,导致新生儿生长发育期间有癫痫、智力低下及脑瘫等表现,为新生儿的主要致残因素。新生儿出生后因各项生理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尽早诊断与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损伤情况,然而新生儿脑损伤无典型表现,或其表现被归于发育不成熟,故而误诊、漏诊情况较多,特别是极低体重早产儿,脑损伤体征及症状轻微,行为障碍、脑瘫及缺失学习能力等可能至儿童期才被诊断出来,因此临床当前十分关注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新生儿脑损伤除尽早诊治外还需接受有效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损伤。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
1、降温与复温处理
调节病房温度至20℃~25℃,定期消毒室内空气。降温前测量新生儿肛温,结合测量结果对降温帽实际温度予以合理调节,可采取亚低温治疗,降温帽会压迫局部皮肤,导致血液循环差,因此需对患儿头部皮肤予以细致检查,可将柔软毛巾垫于降温帽周围,保护耳朵防止冻伤。注重四肢保暖,定时按摩或将四肢抬高,避免硬肿或水肿。同时还需对新生儿鼻咽部温度予以密切监测,降温初期控制鼻咽与直肠温差在1.5℃,降温2d后控制在0.5℃。了解温度传感器是否脱落,机器运转有无异常,将颅脑降温仪及时调整,并将温度合理设定出来,一般每间隔1-2h降低1℃即可,避免过度导致寒战,过少无法实现治疗效果。完成亚低温治疗后需行复温处理,期间需调节病房湿度为55%~65%、温度为25~26℃,需缓慢复温,控制时间不低于5h,维持体温上升在0.5℃/h内,防止复温速度过快诱发反跳性高血钾、低血容量休克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复温期间还需对肛温予以密切监测,恢复正常体温后每间隔4h测量1次。
 
2、维护各器官功能
低温状态下的新生儿其吞咽及咳嗽反射均被削弱,因此需合理控制低温时间,避免难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后导致肺不张或肺炎。因此还需开展翻身、拍背、雾化吸人及吸痰等处理,避免肺部感染。脑损伤若由窒息诱发其肾脏功能多存在程度不一的损害现象,文献称选择性头部降温不会将肾功能损害加重,但还需将新生儿24h出入量准确记录下来,特别是尿量,同时监测肌酐、尿素氮的水平,同时对皮肤血运予以观察,特别是头部,因为低温期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有较高的黏滞度,血流速度慢,易出现硬肿或皮肤损伤。
 
3、供氧
脑组织极其敏感于供氧,尽早合理给氧可将血氧浓度提升,进而缓解脑组织损伤。本组采用新生儿多功能监护仪连续动态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对给氧指标予以明确。若新生儿无呼吸窘迫、紫绀,且动脉血氧分压无异常者则无需吸氧,若异常则结合新生儿实际采用头罩吸氧、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等,同时吸痰,确保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维持氧饱和度为90%一95%,若未改善则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以回升氧饱和度,若新生儿有重度呼吸窘迫表现,且吸人氧浓度在50%以上、PaCO2在60mmHg以上及PaO2在50mmHg以下时需开展气管插管器械通气,以改善缺氧症状,但避免吸氧过度导致支气管、肺部发育不良或晶体后纤维增生。
 
4、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及时用速尿、地塞米松及20%甘露醇将颅压降低,并及时用脑细胞营养液、纠正酸碱失衡并给予抗生素。因新生儿心肺正处于发育状态,因此一定要对输液速度予以严格控制。可采用微量泵输液方式,早产儿为5~6ml/h,足月儿为6~8ml/h。如新生儿心肌收缩功能降低或为缺血缺氧性心肌损害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及多巴胺等,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心率变快或局部皮肤苍白反应,严密了解有无局部渗漏现象,将进出量记录做好。穿刺期间需选择粗血管,强化巡视。
 
5、细致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低温会将新生儿心率减慢,将血压降低,降温过度会导致心血管功能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病情严重者合并心室纤颤。开展亚低温治疗期间需让患儿处于安静状态,将搬动次数减量减少,换尿布时避免将臀部抬得过高,避免骤然改变颅内压。对液体出入量予以严格控制,避免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开展持续心电监护,对心率、血压、肛温、呼吸及心率等细致观察。
 
6、保暖与喂养指导
结合患儿病情予以合理喂养,若为轻症患儿用滴管或棉棒少量喂入,具备吸吮能力后使其自主吸吮,并将奶量逐渐增加,主要为母乳;若为中重度患儿需将喂奶时问适当推迟,采用静脉或鼻饲法补充营养,症状改善后再喂养。进乳后需对心率、面色及呼吸等予以观察,让新生儿右侧卧,将床头抬高约30。左右,加快胃排空,避免气管内呕吐物吸入或误吸导致窒息。
 
7、强化基础护理
每日消毒清洁病房空气、地板等,开展保护性隔离,医护人员需细致洗手。密切观察患儿臀部、脐部皮肤,并预防鹅口疮,每日开展口腔护理,用2.5%NaHCO3,轻柔操作,避免口腔黏膜受损,若有鹅口疮于喂奶后30min涂抹康唑混悬液。因新生儿皮肤娇嫩,皮下有丰富的血管,局部有较差的防御技能,擦伤后感染风险高,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因此需每日清洁,双氧水清洁脐部皮肤,再}肖毒,使用复方碘,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8、早期锻炼
近年来康复医学不断发展,研究称早期对新生儿开展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及适当信息刺激可明显改善脑损伤情况,因此本科对新生儿开展触觉刺激,可交换新生儿姿势、肢体被动屈曲及按摩等;为对头颈部肌肉予以锻炼还可竖抱患儿,使其自由活动四肢,若肢体不动则开展功能锻炼或按摩处理。中重症患儿易遗留脑瘫后遗症,病情稳定后可采用水疗,让患儿游泳,将微型救生气圈套在患儿头上,让其在温暖的水池中浸泡,可播放儿歌,使其自主活动。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
新生儿脑损伤为严重疾病,临床特点为难治性及高致残性,严重影响新生儿发育及健康。但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其代偿能力及功能重组能力较强,为此需尽早诊治。临床提出诊断新生儿脑损伤可采用诱发电位检查、新生儿体感、视觉及听觉等,间隔一段时间后重复检查若异常结果持续便可作为有力证据,颅脑B超、CT及MRI亦可检查脑发育不全及脑损伤。多数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表现明显,如原始反射、四肢肌张力异常、惊厥及烦躁等多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呼吸暂停、哭声单调、尖叫及惊厥多为颅内出血表现。除有效治疗外,本科还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开展降温及复温处理,供氧、对各器官功能予以维护、将静脉通道构建出来、合理喂养与保暖、尽早锻炼及强化基础护理等,结果42例痊愈,8例病情好转。
 
临床还需积极预防新生儿脑损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脐带绕颈或脱垂及母体贫血等均可能诱发围生儿窒息,因此需强化产前检查,及时纠正异常因素,减少剖宫产与早产率;若产科异常因素难以自然分娩需即刻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减少围产儿窒息现象。
点击咨询

周一至周五:10:00-20:00

周六至周日: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