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
颅脑损伤患者就诊时,医师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患者是否留院观察。在头颅CT扫描检查普及前,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来判断
颅脑损伤病情的轻重,把意识状况恶化作为手术探查的指征。但是在预后相对乐观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也有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即使GCSs15分的患者也可能存在需手术治疗的颅内血肿,可能出现继发性颅脑损伤或其他系统并发症而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由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的原因以局灶性颅内血肿多见,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手术,无疑将改善患者的预后;而这部分患者如果能存活,其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重型颅脑损伤存活的患者。因此,“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头颅CT扫描检查的指征有放宽的趋势。
在就诊时GCSs13、14分或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体征的患者中,由于存在相对较高的颅内异常率,如条件允许,都应行头颅CT扫描。
对GCSs15分但伤后有昏迷或遗忘史的患者的处理有以下四种方案:
1、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
2、临床观察,当患者出现意识状况恶化时再行头颅CT扫描;
3、根据体格检查和头颅X线平片检查结果有选择性地行头颅CT扫描;
4、结合头颅CT扫描收住院观察。
由于颅脑损伤病情本身及其创伤后病情演变的特殊性,目前尚无较完善的处理方案。从尽可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颅内血肿,以降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出发,第四种方案无疑是最可取的,但也是最昂贵的。
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尤其在GCSs15分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中,创伤早期头颅CT扫描阴性的比例相当高,为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在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的前提下,对部分患者经短时间观察后再行头颅CT扫描检查(例如在创伤6小时后再行检查)是可取的,这样能提高头颅CT检查的阳性率和增加阴性结果的可靠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