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的衰老主要与细胞的衰老,尤其是成体干细胞的衰老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宂干细胞明确机体哀老的原因,进一步探寻防止干细胞数量减少、延缓干细胞功能衰退和促进干细胞再生的方法,对预防老年疾病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
研究发现干细胞衰老导致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衰退,进而导致干细胞逐步丧失填补修复、促进血管再生、旁分泌自分泌以及免疫调节等功能,甚至增殖分化失控,使损伤的组织难以及时修复再生,从而加重机体衰老的发生。如造血系统的衰退和异常将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如器官的衰退将导致器官的肥大或纤维化、
糖尿病。同时对损伤和突变细胞的识别能力下降,易发生恶性肿瘤和对正常细胞的识别错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等。
有关干细胞衰老机制主要有:
①遗传因素决定干细胞老。研究发现大鼠的神经干细胞分裂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认为老年小鼠会出现长期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功能下降的衰老性变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分裂次数与细胞捐赠者的年龄呈负相关。
②环境因素影响干细胞哀老。环境因素可使干细胞逐渐丧失自我更新、自我分化或自我修复的能力,研究发现将老年小鼠已经衰老的生精细胞植入年轻小鼠后,生精细胞的生精功能得以恢复,并可长时间保持未衰老状态。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BMSCs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向多种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分化,还可以跨系向多种细胞表型诱导分化,如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终端分化细胞,能在体内迁移并可自体移植且不易产生排异反应,提高BMSCs的再生分化活性是治疗多种组织器官损伤或抗衰老的重要途径。关于促进BMSCs再生延缓衰老的中医药研究已逐步从实验走向临床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瘀血是加速哀老的桥梁,随着年龄的增血液成分比例失调,血管内各质点的流速及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血管层流现象混乱,最终使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等,老年人瘀血症的病理表现也愈演愈烈。老年多瘀是老年病的常见症候群,瘀血形成后作为新的病因一方面导致脏腑亏虚,另一方面影响血液化生导致血虚,诚如《血虚论·瘀血篇>所言“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指出瘀血导致血虚:又如《灵枢·天年》说:“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指出瘀血是衰老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活血化瘀药在人体生理病理、生化免疫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免疫和调节作用。另也有“血瘀致衰”的理论并采用活血化瘀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传统的中医防衰养生术增加了新的理论内涵。
基于中医的衰老理论,老年人气血亏虚、血液运行不畅,滞而留瘀,脉管失于濡养,脏腑功能失常、紊乱、衰退,从而加快机体衰老;因此运用活血化瘀法调控BMSCs修复再生,使其具备良好的生物学功能并与机体的生理需要相协调开始成为干细胞研究的新动向。活血化瘀法不仅包括“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使新物生、腐物消、机能复”的“祛瘀血”延缓衰老层面,在很大程度上可改善细胞代谢和加快细胞修复;还包括“复其真气、化旧生新,旧物复活、功能再复、静态组织激活,使新血生、新物生、新脉生、化旧生新”的“生新”抗衰老层面。而这种生新方向是可知的、可控的,同时也符合中医整体观的思,机体气体调和、气血充盛有度、血脉通利,为BMSCs的功能修复和再生分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外在环境。中医关于活血化瘀治法理论的精髓是“去瘀为生新之法,并知以生新为去瘀之法”,正如《血证论》“然又非去瘀是一事,生新另是一事也。盖瘀血去新血已生,新血生瘀血自去……则知以去瘀为生新之法,并知以生新为去瘀之法。”由此可见,干细胞和中医活血化瘀理论有着共性的基础。
围绕BMSCs再生和活血化瘀法对其干预作用展开一系列研究,发现细胞衰老“生新”层面之“化旧生新”作用机制与多途径、多靶点降低细胞凋亡有关;另外,“生新”层面之“生新脉”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半暗带血供、促进缺血区血管再生、促进神经干细胞再生分化,加快微循环建立有关。由此表明,利用活血化瘀法“化旧生新”抗衰老层面的内涵,以延缓BMSCs衰老和促进BMSCs再生分化为切入点,以活血化瘀法干预BMSCs为治疗思路,促进衰老的BMSCs功能再复和BMSCs再生分化,对从更深层次和不同侧面延缓衰老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在促进BMSCs再生抗衰老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为揭示衰老发生机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指明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