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2018-07-25 18:20

晚期肝硬化的严重后果是肝功能衰竭并其并发症,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如门静脉高压所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和脾功能亢进,以及

晚期肝硬化的严重后果是肝功能衰竭并其并发症,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如门静脉高压所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和脾功能亢进,以及对硬化肝的移植手术。
 
约30%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病人迟早要发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首页出血病死率为50%,一旦出血,则再出血率可高达50%-80%,目前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有非外科手术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两大类。
晚期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非外科手术
 
治疗适于肝功能损害严重(伴有黄疸、严重腹水或肝昏迷),不能耐受手术者。三腔二囊管压迫和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控制急性出血,出血控制后有以下二种常用治疗手段。
 
1、内镜治疗
早在70年代中期,纤维内镜的ES已成为控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但需反复多次注射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再出血率仍高达50%。
 
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具有止血效果好,再出血率较低,治疗次数减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使用明显增多,将可能逐渐取代SE。
 
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非外科手术门体分流术。1988年1月应用于临床,其方法是经皮穿刺颈静脉再经肝静脉引入金属支架与肝内门静脉建立永久性分流通道。其实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一种小口径的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的门体分流术,它具有创伤小,定量分流,可同时行曲张静脉栓塞术以及止血效果确实可靠的优点。但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要求有良好的设备和技术,费用高,目前尚难普及。1年内支架管狭窄和闭塞发生率高达33%~66%,常需采取反复气囊扩张,再置支架等复通治疗。术后肝性脑病发生或加重达10%~30%。因此,在如何保持支架长期通畅,降低术后肝性脑病发生,以及对病人长期生存率的影响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主要适用于:
①其它非手术治疗不能控制或治疗后仍反复出血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而又不能耐受手术者;
②等待肝移植的病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③顽固性腹水。
 
 
外科手术治疗
分流或断流术都能有效地达到止血的治疗目的,但两者的预后有明显的不同,这与术前肝功能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分流术后因入肝门静脉血流减少,对原有肝功能损害明显的病例,易引起肝性脑病。断流术后因血管结扎不彻底或侧支循环再形成,有一定的再出血率。总之,分流术与断流术均有各自的应用范围,不能互相取代,而断流术在国内居更重要的地位。
 
当前分流的主要术式有门腔分流,肠腔分流,脾肾分流(近端或远端)和胃左一腔静脉分流。他们各有其特点:门腔分流术降压作用明显,对控制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有显著疗效;主要缺点是术后入肝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肝性脑病发生率高。脾肾分流术在降低门静脉压的同时并纠正脾功能亢进,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但因吻合口偏小,血管易扭曲及血栓形成,降压效果差,国外已较少采用。脾腔分流术因下腔静脉较肾静脉壁厚,管径粗,容量大,暴露容易,操作方便,是近年来较常采用的术式之一。腔静脉分流术应用较少。
 
近年来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已逐步转向非手术和手术方法相结合的新的治疗模式。

治疗原则是:
①急性出血,应首选三腔二囊管压迫,药物降门静脉压,内镜止血治疗。
②首次出血控制后,对肝功能属ChildA和B级的病人,考虑行择期手术治疗;对肝功能为ChildC级者,首选内镜治疗加β-阻滞剂;无效者再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
③出血不能控制且肝功能属ChildA、B级,可行手术治疗(分流或断流);肝功能ChildC级则选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④预防性治疗:由于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病人并不一定发生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各种治疗对病人长期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因此不主张行预防性内镜、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或手术治疗。

    相关阅读:

点击咨询

周一至周五:10:00-20:00

周六至周日:10: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