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包括一系列肝脏疾病:单纯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的肝纤维化、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慢性肝病,预测202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将成为美国肝移植的首要病因,同时也逐渐成为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
近20年有较多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报道。在多数流行病学研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多采用无创性的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方法,亦有研究根据血清转氨酶等实验室指标及其相关指数(例如:脂肪肝指数、肝脂肪指数)进行评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全球各地的平均患病率为24%,报告患病率最高的为南美洲(31%)和中东(32%),其次是亚洲(27%)、美国(24%)和欧洲(23%),而在非洲最少(14%)。在美国,经超声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24.13%,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受人种差异影响较大,其中拉丁裔最高,白种人其次,非洲裔最低。在南美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约为30.45%,其中巴西最高,而秘鲁最低。在欧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约为23.71%。在非洲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相对较少且所报道的患病率较低,约为13.48%,其中来自尼日利亚的研究发现:无
糖尿病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仅为1.20%~4.50%,在
糖尿病患者中为9.50%~16.70%。
在近20年中,亚洲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约为27.4%。研究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日本的患病率为25.0%,在韩国为27.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城市与农村的患病率差异较大。在印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与城市化进程相关,在农村患病率相对较低,而在城市则高达16.0%,甚至32.0%。斯里兰卡、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亦有相似的研究结果。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由2000-2006年的18.2%,2007-2009年的20.0%,上升至2010-2013年的20.9%。总的来说,在亚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差异较大,与城市化进程及饮食习惯相关。
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同样具有农村较低,城市较高的特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因城市化进程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成都)为12.50%,华南地区(广东)为17.00%,而华东地区(上海)则达38.17%。中国香港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28.80%。中国台湾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11.40%。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病率的报道较少,大多通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比例进行间接估算。在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比例为21%,由此估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美国人群中患病率为3%~4%,按此估算法,在南美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病率可能高达6%~18%。在西方发达国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比例为20%~30%,在亚洲这一比例为10%~20%。来自欧洲基于胆囊切除患者肝组织学的研究发现,其中51.6%的患者有肝脂肪变,19.8%的患者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在组织学诊断肝脂肪变的患者中,仅67.6%的患者超声诊断有脂肪肝,这意味着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虽然主要依靠影像学等无创方法,但与组织学诊断仍有较大差异。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的研究,须在一定时间内前瞻性地调查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但目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的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较少。来自意大利的一项为期8.5年随访研究发现,基于超声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年发病率为18.5/1000人。日本报道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年发病率为52.3/1000人。我国亦有多项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的队列研究,但随访时间较短:上海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2年累计发病率为6.05%;在广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4年累计发病率为9.10%;而浙江的随访研究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5年累计发病率为8.88%;来自中国香港的基于磁共振诊断方法的随访研究则报道3~5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累计发病率为13.50%。目前仍需要长时间的高质量随访队列研究以获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的确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