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检查,可以判断脂肪肝的有无以及肝内脂肪分布情况,明确有无肝硬化、肝肿瘤、腹水等情况。”
对于脂肪肝的高危人群,首先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是否有脂肪肝,一旦确诊患有脂肪肝,需要再对脂肪肝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第一、是否有脂肪性肝炎或者肝纤维化存在?第二、是否伴有
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代谢异常或者继发的风险?第三、超过55岁的脂肪肝患者还要评估是否存在肝硬化、肝癌以及肝外恶性肿瘤(大肠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下列检查有助于脂肪肝的筛查和评估。
1.血液学检查
肝功能检查: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多无明显异常,脂肪性肝炎可有不同程度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酒精性脂肪肝以AST和GGT增高为主,急性期GGT可达1000U/L以上。
血清转氨酶升高的脂肪肝患者,还需要抽血检验乙肝三系、丙肝抗体、抗核抗体、铜蓝蛋白等,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
2.影像学检查
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检查,可以判断脂肪肝的有无以及肝内脂肪分布情况,明确有无肝硬化、肝肿瘤、腹水等情况。
超声是诊断和随访脂肪肝的首选工具。在超声声像图上,脂肪肝的特征性表现是肝实质内弥漫细密的高回声斑点,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随病变加重而变细变窄,显示不清晰,肝后场回声衰减加重,肝脏肿大、饱满、肝缘变钝。肝细胞脂肪变性大于30%时,B超检出率很高。B超的优势在于简便、价廉、无创,是诊断脂肪肝和监测其发展过程的首选方法,也被应用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动态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声像图变化,可粗略判断脂肪肝病变程度,以及病情变化。但由于存在操作者影响因素,超声量化脂肪变性的重复性有待提高。肥胖者的腹壁厚,也会导致B超声像图衰减,导致假阳性。同时由于B超难以检出脂肪变性在5%-30%的轻度脂肪肝,所以对轻度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有限。B超的另一个问题是难以区分非均质脂肪肝或局灶性脂肪肝与肿瘤病症。目前广泛开展的是基于超声的瞬时弹性测定仪,用于测定肝脏硬度和脂肪变性程度,有很高的准确性,具有快速、无创、定量、可重复、受操作者主观影响少等优点。因此对于血清学及B超均提示脂肪肝的人群,建议常规做瞬时弹性测定,根据其E值和CAP值评估脂肪肝中脂肪含量及肝脏硬度,同时明确有无肝穿刺活检的指征。
CT 诊断脂肪肝的特异性可高于 B 超,但价格较贵,患者在接受检查时接触 X 线。近年,磁共振波谱分析、磁共振瞬时弹性测定,以及基于超声的瞬时弹性测定仪等,用于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定量评估。磁共振波谱分析及瞬时弹性测定是当前检测评估脂肪肝最好的方法,但其检查价格昂贵,对硬件和软件设施要求高,目前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因此 CT 和 MRI 检查,主要用于 B 超发现的局灶性脂肪肝、脂肪肝合并肝占位性病变,以明确有无肝脏恶性肿瘤的存在。
“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金标准’,不仅可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还可准确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
3.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肝穿刺活检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金标准”,不仅可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还可准确评价肝纤维化的程度。肝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肝脏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明确肝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为完善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目前认为,存在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的患者多数需做肝活检,以观察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有无肝硬化征象。
4. 脂肪肝伴随代谢异常的评估
脂肪肝诊断一旦确定,除了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外,还应该对患者的代谢紊乱状况和心血管风险进行评估。
对脂肪肝患者,应该常规测定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谱等,评估代谢综合征(MS)和各个组分。对无糖尿病病史的脂肪肝患者,应筛查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进行口服 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利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早期诊断。同步测定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状态。
脂肪肝患者还需要评估是否伴随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
心血管疾病是脂肪肝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因此,应对脂肪肝患者进行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如常规心电图(ECG)和(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u(IMT)等测定,有条件的可以测定C 反应蛋白和其他相关脂肪因子。可用Framingham 危险评分评估心血管风险。结合年龄、吸烟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变家族史以及 MS 各组分情况,由心血管病专科医生对脂肪肝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进行全面评估。